学校师德标兵黄海连老师师德报告实录

作者:黄海连续 时间:2023-09-25

9月22日,梧州职业学院师德报告会在报告厅隆重举行。学校师德标兵、学院茶叶专业教研室主任黄海连老师作为嘉宾之一,在会上分享了自己从教的经历。以下为黄老师报告全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到梧州职业学院乡村产业振兴学院担任一名专业教师已经一年多了。回想从教一年多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在这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以此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而砥砺前行。

悉心钻研,勤于学习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也是我在梧州职业学院从教一年来的内心感想。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想让学生相信和认可我们所教所言,绝非容易之事。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必须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尤其像我这么一位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新老师,学习对我太重要了,也是我从教路上时刻要坚持的行动。

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入职第一天,部门领导对我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学习永远在路上”,因为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知识技术技能也不断更新中,若教师不紧跟着学习,终究被时代淘汰,就更别说立德树人了。是的,回想走过的这一年多来,没有一件事是随随便便就做得出来的,都是经过学习积累而来的。例如,我入职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编写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说心里话,当时我是一头雾水的,对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任何概念或者框架,之前没有做过,也没有在教育领域呆过,所以心中没有底。怎么办呢?问领导,领导说自己也不是这个专业的,也帮不上忙。这样一来,唯有学习这条路径可走。从查阅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教育厅及国家教育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文件,逐字逐句研读文件内容,领悟文件精神,再结合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框架、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安排等逐渐清晰起来,执笔编写方案就心中有底了,也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编写方案的依据所在。虽然初次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能够顺利通过学校审定,这是对自我学习的肯定。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黄老师,您上课讲的太深奥了,我们专业基础很差的,上课听不懂你讲的内容。”这是我第一次上课收到学生的反馈,当时我还回应学生:“老师讲的这些内容都是专业基础课所要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应该不难的啊。”“黄老师,对于您肯定是不难的,但像我们连初中数理化都学不好的学生,是很难明白您所讲的理学类专业知识的。”听到学生这么一说,我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怎么教呢?是不是自己真的不适合当老师?如果是,那自己就不要误人子弟了!难道我真的要打退堂鼓了吗?”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心中万分沮丧地去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根本,分析学情,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因学施教,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达到与学生同频共振、成就彼此!后来,我把学生的招生方式、文科还是理科、升学考试成绩、个人喜欢等情况逐个摸清,课中多看多问多练、课后收集学生反馈等,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慢慢地,我的专业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在茶苗基地也自觉动手操作起来了,也有学生下课后反馈到“黄老师,您现在上课所讲的内容与生活生产都有关,稍微联系实际,我们就知道您所讲的内容了,感觉我们这个专业越来越有意思了”。当我听到学生这样的反馈,心中无比欣慰,彼此成就是最美好的事。

对于教师而言,教会学生知识与技术技能固然很重要,但要建立在德育为先的基础上。“老师,这么晚你还打电话劝我,我再不好好学习,就太对不住你了!”这是一位被调剂到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学非所愿,学习一直提不起劲,作业也马虎甚至不做,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

当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虽然只是一名专业教师,但专业课程思政的责任告诉我,不能对学生的厌学情况袖手旁观。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必须先帮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摆正学习心态。通过与学生谈心,以自身求学经历来感化学生,以专业发展前景激励学生,带学生到企业到茶园实践,点滴感化终于换回学生的学习信心,他成为一个热爱茶叶专业、真心实意想学习种茶技术的上进生。

言传身教,带好团队

团结协作才有力量,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事业。我很清楚,新成立的学院亟需建立一支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开拓的团队作风。茶叶专业是新成立的,教师们大多是从行业调过来的,都比较年轻,不熟悉教师岗位,不熟悉专业课程内容。我作为学院年龄相对较大的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积极扛起了传、帮、带的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帮助同事的成长。一方面是言传,我悉心指导年轻教师们备课、上课、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一方面是身教。专业建设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我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专业教材中、实践教学各个方面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承担了最苦、最累、最难的工作。我还注意带动大家团结协作为乡院发展共同奋斗。例如,去年底我们需要建设一个茶叶种植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我组织专业课教师从建设方案编写与论证、招投标、合同签订、实施建设、竣工验收等,分工合作,加班加点,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创造了我们乡院的速度。今年乡院启动了茶叶专业“千万元”项目建设。我带领茶叶专业教师团队,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共同探讨、编写、论证、实施,顺利完成项目方案和任务书的上报工作,并且持续推动项目的建设落实。我严谨踏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敬业精神,受到同事的敬佩,让同事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现在,乡院茶叶专业形成一支敢吃苦、讲奉献、善协作、能战斗、积极向上的教师团队,得到各部门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教学科研处一位领导曾经很有感触地说:“乡院的团队是很给力的!”

情系三农,奉献社会

乡村振兴,职教助力。我不仅是一名农业类专业教师,也是一名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将科技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是我们乡村科技特派员的职责所在。田间地头察农情、面对面传授知识、手把手教技术技能,这是我们乡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场景,也是我们乡村科技特派员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生动写照。此外,贯彻线上跟踪指导服务不停歇,有需求就有服务,践行我学农、知农、爱农、为农的初心,扛起乡村振兴有我的使命,砥砺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从2019年至今,累计开展科技服务165天,开展科技培训8期,培训人数288人次以上,发布信息46篇。还与服务对象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并赠送粘虫板、绿肥种子、优质复合肥等。不仅帮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还促进农户增收,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添砖加瓦!

教师生涯,如同品茶,先苦后甜,甜到心田!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梧州职业学院乡村产业振兴学院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12407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