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24日学院组织全院师生正式开始线上开课以来,思政部组织全体老师以战疫情为主题,认真备课,精心策划,努力上好思政“第一课”,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领会这场人民防疫抗战中的展示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牢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下面,听听思政课上老师们都讲了啥?
讲制度优势
思政部副主任黄永琼说,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的时候,越是能够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显现了高超的指挥协调、统筹安排能力,强大的基础建设、物资调配能力,迅速的决策部署、动员组织能力。我国的制度体系成为了战“疫”的重要法宝。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道“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讲使命担当
“这场防疫战中,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及41600多名白衣天使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若有战,召必回”、“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体现出满满的担当精神与强烈的使命感。还有无数坚守岗位的工作者、无名的志愿者们,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逆行而上,感动鼓舞了全国人民。大学生作为优秀时代青年,大疫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政府安排,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上好网课,抓好学业,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切实担当起大学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责任与义务。”思政教研室主任黄淑燕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诠释何谓使命、何谓责任。
李明运老师鼓励学生们要勇于担当,“2003年,全中国守护着90后,2020年,90后守护着全中国,身为00后的你们,要牢记当前守护过你们的祖国,牢记那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身影,如果未来一旦灾难来临,你们也要有能力去保护他们,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讲家国情怀
邵燕婷老师在授课时说道,防疫抗战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全国上下,守望相助。十四亿人居家隔离,全国各地医护人员一批批奔赴武汉一线,义无反顾,分秒必争,敢于与死神抢命。军队保证医疗物资和人员有效投送,抽组大量医护人员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数十家单位加班加点、紧密配合,全国各地建设力量迅速汇聚,短时间内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企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无情的疫情面前,很多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疫情面前,我们感受到普通中国人身上深厚的家国情怀,感受到了“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任何时代都是战胜困难最强大的基因。
讲法治意识
“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局外人。防疫抗战,人人有责。”徐桦敏老师说,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国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普通老百姓和一切单位均有法定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相关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听从命令,居家隔离,减少非必要接触,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外出请记得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其次,要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作为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添乱。再次,如果能够在保护好自己前提下能够为国家、为他人做一点有益的事情那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