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介绍

作者:时间:2022-05-12点击数: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

一、行业前景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型产业升级,企业急需有关计算机专业人才。未来计算机行业的规模将逐渐庞大且生态体系逐渐完善,计算机行业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也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从当前计算机行业的这些发展基本面来看,未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逐步从技术层面转变成为产业,并与不同经济行业相融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爱党、爱国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现代化互联网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知识够用、人文素养良好、职业素养优秀、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面向互联网行业软件开发岗位的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水平,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具备前端主流H5开发、Android系统开发、JavaEE企业级后台开发、Python数据解析等技术开发能力。

三、培养模式

本专业构建的是“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学年依次分为三个阶段,即学生第一至四学期在校学习,第五学期进行跟岗实习,第六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组织实施教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通过“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适岗能力”递进式的进行专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把职业素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贯穿始终,同时走理实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路径。

四、课程体系

基础能力的培养(第12学期):本专业学生统一在校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本阶段主要是设置公共文化课程、素质类课程和《Html5网页开发》、《JavaScript开发》等侧重编程基础部分的专业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能力。该环节主要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实施,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基本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

专业能力的培养(第34学期):在校内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在这个环节当中主要开设基本素质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以前端和后台程序为载体,设置了Java编程语言一系列的知识学习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在企业级别的项目进行教学实施,通过该环节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对应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所学技能,完成相关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从而满足广西区内外的就业岗位的对IT行业人才现实需要。

综合能力的培养(第5学期):学生进行跟岗实习,对前四个学期的课程进行系统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课程连贯应用能力。

适岗能力的培养(第6学期):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推荐学生进入到IT相关企业拟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适岗技能。学生经过的专项技能的训练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多就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的基本素养,故本阶段学生到IT企业学生意向就业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前面两个阶段在“学校”学习为本阶段在“企业”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职业证书

本专业考取华为《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是基于教育部 1+X证书试点制度,面向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学生设置的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华为1+X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尤其是基于Android和华为HMS开放能力进行移动应用程序实操开发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考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学生获取华为《移动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六、主干课程

Html5网页开发、Mysql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Vue.js开发、PHP程序设计、Android开发基础、Android项目开发实战、JavaEE企业级应用、Python程序设计等。

七、就业发展方向

Android开发、JavaEE后台开发、Web前端开发、PHP网站开发、Python数据解析等。

111

2 就业发展方向

 邮编:543002  地址:广西梧州市长洲区三龙大道88号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梧州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124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