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正定足迹感悟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梧州职业学院技工教学部聂炎
“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但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一种呼唤。在生我养我哺育我的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为理想、事业奋斗,那就是我在生活中的位置。于是,我来了,在人民中间来寻找我的价值。”这是习近平同志的心声,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坚定信仰,实事求是,实干笃行,牢记为民使命,不忘为民初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坚守道德底线,坚守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引导学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感悟“情为民所系”
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呆在办公室里等着别人的汇报,而是在街头和百姓拉家常,深入群众去了解实情,顶住压力帮助人民减掉高征购,解决百姓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骑着个破自行车走村访户,从不嫌麻烦,也获得了最想知道和了解的第一手资料,改善小学校舍、解决群众卖奶难卖菜难,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事情,在老百姓的心里都是大事。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干部都应该如此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心民情,倾听百姓心声,真真正正地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才能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而我们作为教育部门,作为老师,对待学生也应该向习近平同志对待老百姓那样,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聊天,交朋友,消除隔阂,消除代沟,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想,每一个受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大抵应该都有一颗情为学生而系的心。
从“改革戏必须大家唱”感悟“权为民所用”
习近平认为,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他说:“改革者的责任,正是率先冲锋陷阵,带领群众前进。”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习近平同志都能做到权为民所用,为人民撑腰,为人民做主。农村土地改革开河北大包干先河,加强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一包三改”,松绑放权,让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迎来了新生,也让正定县工业生产值翻了一番,这些都是需要党员领导干部的支持和保驾护航才能实现的。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手中的权利不能为百姓谋取利益,那么这“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手中有权利,利用这个权利为个人谋私利,这“权”就会变成利刃,既伤人也伤己。而对于老师,有“权”吗?答案是有的。老师的“权”如何去为学生所用?我想,也应该像习近平同志那样,事事都能给学生支持和保护,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都是在“帮”我的,老师是站在我这边的,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和谐。
从“真刀真枪干一场”感悟“利为民所谋”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任职期间,解决了高征购的问题后,他先后进行了开发河滩地,实现土地增量;走“半城郊型”经济新路,正定实现不丢城、不误乡、利城富乡;一波三折建起荣国府,创下旅游业的“正定模式”;为万元户颁发“率先致富奖”,鼓励群众先富起来;给创新创业者拜年,鼓励技术革新和改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利民的实事、好事。从习近平同志的这个经历里,我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才叫“利为民所谋”,所有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人民的利益上。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就要树立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原则,审慎地对待,不能有一丝偏移。而作为老师呢,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好处的,都可以为学生去争取,这就是“利为生所谋”了吧。
从“拆掉围墙,八面来风”感悟“事为民所办”
习近平同志不仅在经济上为当地的老百姓着想,在思想上也鼓励开放、改革。在职期间,习近平同志带领县里的干部去各地进行考察,开阔视野,激发斗志。视野一步步开阔了之后,观念也跟着更新,习近平希望正定能构建一种更大、更开放的经济格局,去开拓全国、甚至是国际市场。本着这一个想法,通过多方联系、协调,他们把买卖做到了全国,举办了3次“双交会”,为群众提供了创业致富的门路,形成“正定”经验。从习近平同志的经历里,可以看出事事都在为当地的老百姓着想,而且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有此领导,何其有幸。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人人都能像习近平同志这样,那我们党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会更加的强大。而作为老师呢,用心去为学生做事,以心换心,学生对老师也会更加地爱戴。
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在入党之初,我们就已经了解并知悉,但是在真正做的过程中,有人却不能完完全全地做到。比如,在做的过程中,打着为民服务的旗号去行私利,做私事。而从习近平同志的正定足迹,我从中感悟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为民情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到经济发展的大事,习近平同志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作为一名党员,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但首先要坚守本心,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好自己的地线。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要为人师表,做到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