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是一片沐浴着红色文化的热土,一座座红色地标是最好的见证。5月9日,梧州职业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记者们穿越历史时空,去探访梧州红色革命基地,共同走进中山纪念堂、中共梧州地委旧址、中共广西特委旧址、大同酒店旧址、河滨公园还我河山碑,追寻中国共产党在梧州大地上的红色印记、精神印记,汲取奋进力量。
第一站: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逝世后,梧州市人民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在李济深先生的倡议下,梧州市人民在孙中山先生巡视过的北山顶上兴建中山纪念堂。

梧州是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舞合。辛亥革命后,为捍卫革命果实,孙中山先生组织和策划了北伐战争。期间,于1921年10月至次年4月,曾三次驻节梧州。在梧州期间,孙中山设立行营,召开重要的政治、军事会议,处理政务和军务,决定军政方针大计;组织北伐军队,并召集各界知名人士商讨国是,多次发表兴办实业讲话,又巡视各处,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孙中山先生在梧州的革命实践,也体现在其理论著作中,成为其革命思想的内容。孙中山先生为党,国家,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不仅推翻帝制、缔造共和,更为可贵的是他勇于追求真理,通过革命实践,始终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第二站:中共梧州地委旧址

1927年5月,在中共梧州地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广西地委,1928年1月,中共广西地委改组为中共广西特别委员会,隶属广东省委领导;1928年9月,改为中共广西临时省委,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中共广西地委的建立对于推动大革命运动在广西的蓬勃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的第一个地区性组织,是党在广西的早期领导机关。
第三站:大同酒店


正在修缮的大同酒店旧址 、效果图
90多年前,周恩来同志曾在这栋建筑里居住,指导梧州建立地方党组织、推动广西革命的发展。
1925年,广东区委决定在梧州建立党组织,那时国共合作的形势较好,但梧州的政治环境复杂,当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就装作探亲的样子,秘密来到梧州。当年周恩来同志就是下榻大同酒店,他在大同酒店与当时的中共党员龙启炎,共青团员钟山,周济等人会面,他们向周恩来同志汇报了当时梧州的一些情况,在回忆中,周恩来同志专门对建立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做了指示,在大同密会结束后,周恩来同志第二天就离开了梧州回到广州。
第四站:中共广西特委旧址


这是一座由砖木构成,坐东朝西的四层房屋。中共广西特别委员会在1928年建立,同年9月广西特委改为临时省委,时任特委书记的朱锡昂任临时省委负责人。朱锡昂与临时省委委员宋自洁以假夫妻身份租住在这栋楼里,从事中共党的领导工作。广西特委从1921年至1929年领导广西各地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第五站:“还我河山”碑

碑文上简要地记述当时英国“强借鹤冈,以建领署”后,梧州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无条件收回鹤冈山及英领署以及“辟为公园”的经过。“还我河山”碑与在旁的原英国领事署成为梧州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通过阅读碑文,梧州人民反抗获得胜利的历史历历在目。
走进红色革命基地,参观实物展览,让我们更加的了解红色印记与革命精神。亲身体会北伐战争等革命历史事件,以及更多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我们追思革命史绩,重温近代梧州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民族气节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间节点,记者团师生开展“探访红色革命基地”团建活动,对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将立足本职工作,做好红色历史的研究员,红色文化的传播员,红色家园的守护员,让更多人了解党史、学习党史。
我们走进先辈们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这片红色基地,思想上深受洗礼。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引导更多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铭记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
记者团成员钟朝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的烈士都会永恒的存在。”
记者团成员唐金玲:“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纪念馆回顾伟人过去的道路,从12岁远赴重洋,到1894年上万言书.....一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我觉得这次参观中山纪念堂真是大开眼界和深受教育,令我十分难忘。”
记者团成员陶金秀:“走进爱国教育基地,我们能从具有说服力的各种记载中感受厚重的历史,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肩负起振兴民族的重任,怀着伟人们的伟大愿望,穿越风雨开创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