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卫生教学部2022级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3-23 】

卫生教学部

2022级康复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2022年8月

目 录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PAGEREF _Toc13680 \h3

二、入学要求 PAGEREF _Toc5870 \h3

三、修业年限 PAGEREF _Toc9297 \h3

四、培养目标 PAGEREF _Toc20864 \h3

五、职业范围 PAGEREF _Toc18721 \h3

六、培养规格 PAGEREF _Toc17680 \h3

(一)职业素养 PAGEREF _Toc20364 \h3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PAGEREF _Toc18702 \h4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PAGEREF _Toc10327 \h5

(一)公共基础课 PAGEREF _Toc8961 \h6

(二)专业技能课 PAGEREF _Toc13730 \h6

八、教学时间安排 PAGEREF _Toc20816 \h10

(一)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12614 \h10

(二)教学进程安排 PAGEREF _Toc12114 \h11

九、教学实施保障 PAGEREF _Toc30358 \h12

(一)师资队伍 PAGEREF _Toc19199 \h12

(二)教学设施 PAGEREF _Toc17365 \h13

(三)教学资源 PAGEREF _Toc22803 \h17

(四)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13384 \h17

(五)学习评价 PAGEREF _Toc17230 \h18

(六)质量管理 PAGEREF _Toc8183 \h20

十、毕业要求 PAGEREF _Toc27069 \h21

十一、附录 PAGEREF _Toc13914 \h21

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康复技术

(二)专业代码:7206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3 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残联及民政系统康复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养老机构康复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康复技士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资格证书


2

康复保健

康复保健师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要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

2. 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职业道德,重视医学伦理, 自觉尊重患者人格, 保护患者隐私。

3.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

4. 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将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大众的健 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 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和不断创新精神。

6.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适应基层医 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

7.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康复团队成员团结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 面周到的康复服务。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康复技术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 掌握理疗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物理疗法操作能力。

3. 掌握运动治疗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运动疗法操作能力。

4. 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作业疗法操作能力。

5. 熟悉言语治疗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言语疗法的操作能力。

6. 熟悉康复工程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操作能力。

7. 熟悉中国传统康复治疗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操作能力。

8.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与相关医务 人员进行专业交流。

9. 具有对康复对象进行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的能力。

10. 具有对各种康复治疗室及设施进行初步管理的能力,能对常用康复器械 和设备进行简单养护与常见故障排除。

11. 具有开展社区康复、合理运用适宜的康复资源对康复对象实施康复治疗 和健康维持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劳动教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2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2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2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2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62

6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28

7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28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96

9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10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2

劳动教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技能课

1. 专业核心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

学时

1

解剖生理学基础

了解人体正常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人体各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和机制。能在解剖标本上正确辨认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毗邻,并能运用生理学基础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会运用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分析临床康复问题

144

2

疾病学基础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免疫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作用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能在显微镜下正确的辨认各种致病微生物及病变器官的病理改变。会运用疾病学基础知识分析临床疾病的发生机理

72

3

临床医学概要

了解本专业相关的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辅助检查。掌握诊断学的基本知识、临床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能用正确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会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初步分析诊断常见疾病。

144

4

康复评定

了解康复评定目的、常用评定工具和仪器的基本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康复功能评定的基本内容。能为患者实施康复功能评定操作。会分析康复功能评定所得的结果。

72

5

理疗

了解各种常用物理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各 种常用物理因子疗法适应证、禁忌证。能正确为患者 进行电疗、光疗、超声波疗法、热疗、磁疗、冷疗、水疗、生物反馈等物理因子治疗。会操作各种常用理疗仪器,按照理疗处方执行理疗操作

72

6

运动疗法

了解各种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操作要点。能为患者进行各种牵伸手法治疗、关节松动术治疗、牵引术治疗;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和肌张力训练、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放松训练、平衡与协调训练、转移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等。会合理运用运动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72

7

作业疗法

了解作业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掌握治疗性作业活动、日常活动能力的训练、感觉障碍的训练、认知及知觉能力的训练、辅助技术等常用作业疗法的基本知识。能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会合理运用作业治疗仪器设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54

8

言语疗法

了解言语疗法的基本知识。掌握失语症、构音障碍和听力语言障碍的基本知识和治疗原则。能对失语症、构音障碍和听力语言障碍患者进行功能评定和功能训练。会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助听器选配。

36

9

康复工程

了解康复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假肢、矫形器、自助器具和助行器具的选择原则。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假肢和助行器具。会为患者正确选择自助器具和制作矫形器具。

36

10

中国传统康复

疗法

了解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基本理论、适应证和注意 事项。掌握经络、腧穴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常用腧穴、主治和常用的推拿手法分类和适应证选择。能利用指量取穴法、自然标志取穴法和简便取穴法进行腧穴的定位。会为患者实施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108

11

常见疾病康复

了解康复科室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发病机制、治 疗原则和预后。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方法。能独立进行疾病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技术操作。会分析患者现存或潜在的功能问题,制订合理的康复 治疗方案,并客观评定康复效果。

144

2. 专业选修课

(1)药物学基础。

(2)中医学基础。

(3)康复医学概论。

(4)社区康复。

(5)实用卫生法规。

(6)人际沟通。

(7)其他。

3. 综合实训

(1)教学见习

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临床学科的课程)实践教学安排一定的课时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主要在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利用部分双休日,分组轮流到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室等科室进行康复技术的临床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康复技术的主要内容。

(2)综合技能训练

第4学期安排综合技能实训,采取分级轮转的方式进行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核,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毕业实习

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共40 周,医院实习 32 周,康复中心、基 层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等实习 8 周。实习医院原则上安排在县级以上教学医院和 综合性医院,轮流实习的主要科室包括综合医院康复科、理疗科、针灸推拿科室、 内科、外科等,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康复技术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操作, 能规范地进行各种康复疗法的操作。

八、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 12 周,周学 时一般为 28 学时,临床实习按照每周 30 小时(1 小时折合 1 学时)安排,3 年 总学时数为 3 000--3 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 学时为 1 学分,3 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 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 1 周为 1 学分,共 5 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 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学时及主 要选修课内容。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 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 10%。

(二)教学进程安排

1.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教学内容

小计

入学教育

1






1

课堂教学

18

18

18

18



72

复习考试

1

1

1

1


2

6

教学实习





22

14

36

临床见习






4

4

社会实践






4

4

就业教育






2

2

机动

1

1

1

1


2

6

合计

21

21

21

21

22

24

130

2.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1

2

3

4

5

6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40周

职业生涯规划

必修

36

28

8

2

2




毕业实习:

1.医院实习24周;

内科2周

外科2周

妇科2周

儿科2周

康复科8周

中医科4周

儿童康复科2周

机动2周。

2.康复中心、基层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实习16周。

职业道德与法律

必修

36

28

8

2


2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必修

36

28

8

2



2


哲学与人生

必修

36

28

8

2




2

语文

必修

144

120

24

8

2

2﹡

2

2﹡

英语

必修

144

128

16

8

2

2﹡

2

2﹡

数学

必修

144

128

16

8

2

2﹡

2

2﹡

体育与健康

必修

144

24

120

8

2

2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96

18

78

5

2

2

2


公共艺术

必修

36

18

18

2


2



历史

必修

36

18

18

2

2




劳动教育

必修

18

18

18

18





小计


906

584

40

67

14

14

12

10

技能

解剖生理学基础

必修

144

80

64

8

4﹡

4﹡



疾病学基础

必修

72

52

20

4


4﹡



临床医学概要

必修

102

70

32

8



6﹡


康复评定

必修

72

50

22

4



4﹡


理疗

必修

72

50

22

4



4﹡


运动疗法

必修

72

50

22

4




4﹡

作业疗法

必修

54

40

14

3




3

言语疗法

必修

36

26

10

2




2

小计


666

432

234

37

4

12

12

9

康复工程

必修

36

18

18

2


2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必修

108

70

38

6



6﹡


常见疾病康复

必修

144

100

44

8




8﹡

小计


288

188

100

16


2

6

8

康复医学概论

选修

36

20

16

2

2




实用卫生法规

选修

36

20

16

2

2




人际沟通

选修

36

26

10

2


2



中医学基础

选修

36

20

16

2



2


药物学基础

选修

72

52

20

4


4



社区康复

选修

36

20

16

2




2

小计


252

158

94

14

4

2

6

2

综合实训

必修

60

10

50

4




4

临床见习

必修

30


30

2


1


1

毕业实习

必修

1170


1170

65





小计


1260

10

1250

71

0

1

0

5

合计


3372

1372

2018

205

22

31

36

34


毕业考试科目

康复评定、运动疗法、理疗

说明:

(1)周学时标注“﹡”为考试科目,未标注者为考查科目。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九、教学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生师比1:18~20。

专业课教师中具有行业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30%;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任课时数应占专业课总学时数的20%以上。

专业带头人具备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准确把握康复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人,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14人。师资团队教学经验丰富,拥有多名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临床专业的老师,能满足本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现有的配套设备,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能满足康复技术专业的办学需要。

(二)教学设施

1. 教室

各班级有班级专用普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有计算机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室内体育运动场、虚拟实验室、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等。普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散热、遮阳、隔声、吸声、墙裙等设计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每间普通教室、实验实训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广播音箱等,其中每间普通教室还有讲台、展示园地等设施。

2.校内实训基地

康复技术专业校内的实训场所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实训室建设能保障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各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如下: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康复评定实训室

握力计

1 个 /10 生组

捏力计

1 个 /10 生组

叩诊锤

1 个 /10 生组

手功能作业评定箱

1 个 / 实训室

通用量角器

1 个 /10 生组

简易上肢功能评价器

1 个 / 实训室

手指关节量角器

1 个 /10 生组

2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

(1)运动疗法类

PT 床

1 张 /20 生组

多体位治疗床

1 张 / 实训室

平行杠

1 付 / 实训室

姿势镜

1 台 / 实训室

股四头肌训练器

1 套 / 实训室

双人站立架

1 套 / 实训室

踝关节矫正板

1 套 / 实训室

哑铃车(含哑铃)

1 套 / 实训室

医用跑台

1 套 / 实训室

肋木架

1 套 / 实训室

Bobath 训练球

1 个 /10 生组

体操棒

1 个 /10 生组

助行器

1 个 /10 生组

功能牵引网架(含滑轮、吊带)

1 套 / 实训室

功率自行车或手摇功能车

1 套 / 实训室

电动起立床

1 套 / 实训室

颈椎牵引仪

1 套 / 实训室

腰椎牵引仪

1 套 / 实训室

楔形垫

1 套 / 实训室

二向阶梯 / 三向阶梯

1 套 / 实训室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2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

(2)理疗类

直流电疗仪

1 台 / 实训室

低频电疗仪

1 台 / 实训室

中频电疗仪

1 台 / 实训室

超短波治疗仪

1 台 / 实训室

紫外线治疗仪

1 台 / 实训室

蜡疗设备

1 台 / 实训室

超声波治疗仪

1 台 / 实训室

热磁治疗仪

1 台 / 实训室

红外线灯

1 台 / 实训室

(3)作业疗法类

OT 桌

1 台 / 实训室

OT 综合训练台

1 台 / 实训室

砂磨台

1 台 / 实训室

分指板

1 套 / 实训室

几何插板

1 套 / 实训室

仿真水果

1 套 / 实训室

滚筒

1 套 / 实训室

重锤手指训练器

1 台 / 实训室

橡筋手指功能训练器

1 台 / 实训室

手平衡协调训练器

1 台 / 实训室

手指阶梯训练架

1 台 / 实训室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器

1 台 / 实训室

穿衣板

1 台 / 实训室

(4)言语疗法类

失语症评定与训练卡片

1 套 / 实训室

构音障碍评定与训练卡片

1 套 / 实训室

语言发育迟缓评定与训练卡片

1 套 / 实训室

言语诊治仪

1 套 / 实训室

吞咽治疗仪

1 套 / 实训室

认知训练用卡片

1 套 / 实训室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2

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

(5)康复工程类

助行器(偏瘫助行器、截瘫助行器)

1 副 /10 生组

拐杖(手拐、肘拐、腋拐)

各 1 副 /10 生组

轮椅

1 个 /20 生组

矫形器具(上肢、下肢、脊柱)

1 套 / 实训室

假肢(上肢、下肢)

1 套 / 实训室

低温热塑板材

1 套 / 实训室

恒温水浴箱

1 套 / 实训室

3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实训室

经络腧穴模型人

1 个 /10 生组

针灸器械包

1 套 /10 生组

温灸器具

1 套 /10 生组

玻璃火罐

1 个 /4 生组

耳穴模型

1 具 /20 生组

推拿床

1 张 /20 生组

电针仪

1 个 /20 生组

传统功法录像带

1 套 / 实训室

3.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七个,包括梧州市工人医院、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东人民医院、贺州市中医医院。医院除临床学科外,还开展临床各类常见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常用理疗技术,如肌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多种电疗、磁疗、针法、灸法、拔罐、中药熏蒸、推拿、刮痧等中西医现代康复诊疗项目。充分满足本专业校外实训需要。

在后续的专业建设中,将根据招生规模的发展不断充实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教学医院作为实训基地的同时拓展3-5家康复保健机构作为专业实训基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生均印刷图书30册,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以及其他教学资源100种以上,专业用书达到1/3。

3.数字资源配备:学生用计算机达15台/100人标准,教师1台/人;完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有数字化校园网,有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全部教室、实训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康复技术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临床岗位见习——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执业资格考试”的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任务引领的学习项目情景为教学单元,将护理技能实训与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相联系,使学生能养成相应级别的职业综合力。

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进行人文社科模块及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并利用假期到医疗机构参观和社会实践进行岗位认知见习,以激发学生产生职业感悟,并形成牢固的职业意识;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模块学习,同时到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年暑假和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包括寒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教学实习,以掌握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第三学年下学期,将实践技能融会于康复技术理论的强化,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

(五)学习评价

考核是学习评价的常用方式之一,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方法。科学、合理的考核对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明了学习的差距,自动调节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亦可通过考核了解教学效果,调节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评价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学期、学年考核内容均以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临床医学概要、康复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常见疾病康复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注重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考核。

理论考核实施教考分离,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综合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按职业岗位标准采用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并重的考试模式,即结合实训报告书写、每次实训课的随机回示与考试、期末实训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形成较完善的技能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体系。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对病人的评估、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关心和关注病人安全方面的分值,从技能知识、技能操作、态度、沟通等方面考核学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临床实习前,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康复技术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组织康复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报请实习医院康复科的医生进行考核验收,然后进入临床实习。实习期间,由各个实习科室老师按具体实习大纲要求进行理论与技能考试。

毕业考试应结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A1 型题占 20%、A2 型题占 60%、A3/A4 型题占 20%。教务科组织对毕业生进行综合理论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

毕业考试科目:康复评定、中国传统康复疗法、常见疾病康复。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行政人员工作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挂钩,严抓学校各项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缺乏第三方评价,因此,计划2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由企业综合评价、校级督导委员会及学生评价组成的全程监控的教学评价保障体系,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

十、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并综合学生在校表现、成长记录,明确职业素养达标,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准予毕业。

十一、附录

本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康复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并结合2021年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际编制而成。

本专业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模块组织教学,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分六学期实施。

一、二、三、四学期各教学模块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实训一体化教学,边讲边学边练等。第五、六学期安排岗位实习、毕业教育和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资格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