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正文

卫生教学部2022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3-23 】

卫生教学部

2022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28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PAGEREF _Toc75768722 \h3

二、入学要求 PAGEREF _Toc75768723 \h3

三、修业年限 PAGEREF _Toc75768724 \h3

四、职业面向 PAGEREF _Toc75768725 \h3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PAGEREF _Toc75768726 \h4

(一)培养目标 PAGEREF _Toc75768727 \h4

(二)培养规格 PAGEREF _Toc75768728 \h4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PAGEREF _Toc75768729 \h6

(一)公共基础课程 PAGEREF _Toc75768730 \h6

(二)专业(技能)课程 PAGEREF _Toc75768731 \h7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PAGEREF _Toc75768732 \h12

(一)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75768733 \h12

(二)教学进程安排 PAGEREF _Toc75768734 \h12

八、实施保障 PAGEREF _Toc75768735 \h14

(一)师资队伍 PAGEREF _Toc75768736 \h14

(二)教学设施 PAGEREF _Toc75768737 \h15

(三)教学资源 PAGEREF _Toc75768738 \h17

(四)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75768739 \h17

(五)学习评价 PAGEREF _Toc75768740 \h18

(六)质量管理 PAGEREF _Toc75768741 \h20

九、毕业要求 PAGEREF _Toc75768742 \h20

十、附录 PAGEREF _Toc75768743 \h20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护理

(二)专业代码:720201

二、入学要求

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1.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10 医药卫生类

2. 对应行业(代码)

Q 卫生和社会工作 84 卫生

3.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2-05(GBM1-9)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05-08(GBM1-98)护理人员

4.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序号

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2

护士、医疗救护员

护士执业资格

医疗救护员资格

急救护理

3

护士、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社区护理

4

护士、医疗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养老护理员资格

老年护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

以护理岗位需求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真诚友善的服务态度,除获得护理专业中专学历毕业证外,还能顺利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4)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解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5)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7)具有病室和护理对象管理的基本能力。

(8)具有初步开展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的能力。

(9)具有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实施护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对传染病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急救护理

(1)具有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有初步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基本能力。

(3)具有操作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等仪器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社区护理

(1)具有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具有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具有对社区常见慢性病和传染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与护理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老年护理

(1)具有老年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对老年常见病进行防治与护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参考学时

1

职业生涯规划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4

哲学与人生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5

语文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6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44

7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8

体育与

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144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108

10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1

历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36

12

劳动教育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72

(二)专业(技能)课程

1. 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学时

1

解剖学基础

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及其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几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的主要功能及其主要代谢过程。

1.能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毗邻。

2.能规范地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72

2

生理学基础

介绍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了解和掌握人体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形式、作用、原理、条件和诸多影响因素,侧重介绍电生理信息和非电生理信息产生的基础和生理过程以及可能的提取方法。

1.掌握正常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

2.掌握人体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形式、作用、原理、条件和诸多影响因素,电生理信息和非电生理信息产生的基础和生理过程以及可能的提取方法。

36

3

药物学基础

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1.具有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病非处方药的用药指导能力和药物咨询能力。

3.具有对常用药品进行制剂的外观检查、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与准确换算药物剂量的能力。

72

4

护理学基础

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应用护理程序指导实践,掌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能规范、熟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正确书写护理医疗文件,能初步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

1.运用护理的基本技术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卫生保健指导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

2.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

3.规范地进行各项诊疗技术的配合操作。

144

5

健康评估

包括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诊断与护理病历书写等内容。

掌握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诊断与护理病历书写等。

54

6

内科护理

详细阐述了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神经等系统疾病和风湿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护理。按疾病谱分疾病基本知识和护理两大篇幅,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整个大内科范围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

1.掌握临床护理服务向预防、康复、健康指导、社区人群干预、家庭护理等领域的扩展。

2.熟悉医学和护理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政策法规。

126

7

外科护理

介绍了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和常用外科临床护理技术。重点讲解外科疾病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掌握外科疾病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08

8

妇产科护理

介绍妇女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生理过程及其护理活动,介绍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介绍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和诊疗手术病人的护理。

1.掌握妇女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生理过程及其护理活动。

2.熟悉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

3.掌握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和诊疗手术病人的护理。

72

9

儿科护理

介绍儿科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72

2. 专业(技能)方向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

学时

1

急救护理技术

介绍急救护理工作入门,急救常用救护技术,院外急救及护理,急诊科管理与护理,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与护理,心肺脑复苏,急性中毒,中暑、淹溺与触电,多器宫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

掌握急救常用救护技术,院外急救及护理,急诊科管理与护理,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与护理。

36

2

社区护理

研究人体健康、疾病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对个人和群体采取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以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1.应用社区健康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社区、家庭、学校等群体进行健康调查,描述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帮助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应用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医院、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3.初步运用预防保健技能和方法,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

36

3

健康教育

熟悉健康教育传播与传播技巧,掌握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掌握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处方,能初步进行健康教育咨询。

1.能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评价。

2.能完成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咨询。

18

4

老年护理

介绍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及相关知识,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护理。

1.掌握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及相关知识。

2.熟悉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及疾病的护理。

36

3.专业选修课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

学时

1

护理伦理学

研究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范畴,护士护理工作、科研道德临床医学伦理难题,护理道德教育、修养和评价的内容。

了解护理道德新课题,掌握护理道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学会运用基本原理,对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处理,形成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伦理问题的能力。

36

2

卫生法律法规

介绍卫生法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临床医务人员执业法规、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内容。

掌握卫生法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临床医务人员执业法规、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等。

36

3

病理学基础

疾病的一些同共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

1.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观分析疾病本质及其演化规律。

2.能理解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损伤与抗损伤的关系。

36

4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及介绍机体免疫应答规律。

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

2.会采集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验标本。

3.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毒灭菌。

36

5

心理与精神护理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1.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2.具有心理卫生宣传和心理护理的基本能力。

3.学会常用心理实验的操作方法。

36

6

中医护理

介绍中医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应用中医护理的辨证观、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1.掌握中医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

3.应用中医护理的辨证观、整体观理论和现代护理知识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36

7

护理管理学

介绍护理管理现象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五个管理职能,对护理工作实施科学管理。

了解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以及护理管理的组织结构、特点和任务;基本掌握管理的五个职能,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思维方式指导护理管理工作,具有运用管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解决护理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6

8

护理礼仪

介绍医护工作者应具备的礼仪修养,医护人员的形象礼仪、职业道德礼仪、工作礼仪的行为规范。

掌握医护人员的形象礼仪、职业道德礼仪、工作礼仪的行为规范。

36

4.综合实训

(1)教学见习

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临床学科的课程)实践教学安排一定的课时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主要在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利用部分双休日,分组轮流到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各临床科室、病房进行基础护理技术与专科护理技术的临床见习,旨在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

(2)综合技能训练

第4学期安排综合技能实训,采取分级轮转的方式进行基础护理、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和考核,旨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5.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临床实习40周。临床实习分两个阶段:①医院实习36周:安排在县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主要实习科目以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为主,实习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的主要设备及使用方法,入院、出院病人的卫生宣教和健康教育,病房及患者的管理,常见病患者的护理,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护理文件的书写及医疗档案的管理等。②社会实践4周:用于其它临床科室及社区实践,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等。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学时,毕业实习时间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可根据学校师资等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如实行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的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对医疗机构及护理岗位的认识实习安排在第一、二学年。

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

(二)教学进程安排

1.教学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期

教学内容

小计

入学教育

1






1

课堂教学

18

18

18

18



72

复习考试

1

1

1

1


2

6

教学见习


1

1

1



3

临床实习





22

14

36

社会实践






4

4

就业教育






2

2

机动

1

1

1

1


2

6

合计

21

21

21

21

22

24

130

2.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总学时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1

2

3

4

5

6

18周

18周

18周

18周

40周

职业生涯规划

必修

36

28

8

2

2




毕业实习:

1.医院实习36周:

内科10周,

外科8周,

妇产科5周,

儿科5周,

急诊室2周,

手术室2周,

供应室2周,

机动2周。

2.社会实践4周。

职业道德与法律

必修

36

28

8

2


2



经济政治与社会

必修

36

28

8

2



2


哲学与人生

必修

36

28

8

2




2

语文

必修

144

120

24

8

2

2﹡

2

2﹡

英语

必修

144

128

16

8

2

2﹡

2

2﹡

数学

必修

108

110

18

6

2

2﹡

2


体育与健康

必修

144

24

120

8

2

2

2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108

30

78

6

2

2

2


公共艺术

必修

36

18

18

2


2



历史

必修

36

18

18

2

2




劳动教育

必修

72

36

36

4

2

2

2

2

小计


864

560

324

48

14

14

12

8

技能

解剖学基础

必修

72

40

32

4

4﹡




生理学基础

必修

36

26

10

2


2﹡



药物学基础

必修

72

52

20

4


4﹡



护理学基础

必修

144

84

60

8

4﹡

2

4﹡


健康评估

必修

54

40

14

3



3


内科护理

必修

126

90

39

7



4

4﹡

外科护理

必修

108

82

26

6



4﹡

2

妇产科护理

必修

72

50

22

4



4﹡


儿科护理

必修

72

54

18

4




4﹡

小计


756

518

238

42

4

6

19

14

急救护理技术

必修

36

18

18

2




2

社区护理

必修

36

26

10

2




2

健康教育

必修

18

12

6

1




1

老年护理

必修

36

26

10

2




2

小计


126

82

44

7

0

0

1

6

护理伦理

选修

36

20

16

2




2

卫生法律法规

选修

36

20

16

2




2

病理学基础

选修

36

26

10

2


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选修

36

26

10

2


2



心理与精神护理

选修

36

26

10

2

2




中医护理学

选修

36

20

16

2



2


护理管理学

选修

36

26

10

2


2



护理礼仪

选修

36

20

16

2

2




小计


288

184

104

16

8

6

2

0

护理综合实训

必修

72

10

62

4




4

临床见习

必修

30


30

2


1


1

毕业实习

必修

1170


1170

65





小计


1272

10

1262

71

0

1

0

5

合计


3378

1390

2008

188

28

29

36

35


毕业考试科目

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技能操作

说明:

(1)周学时标注“﹡”为考试科目,未标注者为考查科目。

(2)本表不含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选修课教学安排,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八、实施保障0

(一)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生师比1:18~20。

专业课教师中具有行业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30%;来自行业的兼职教师任课时数应占专业课总学时数的20%以上。

专业带头人具备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准确把握护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护理专业目前专任教师44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8人,具有研究生班以上学历的1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28人。另外,聘请了8位市内行业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专业教学团队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均为副高以上职称。

(二)教学设施

1. 教室

各班级有班级专用普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有计算机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室内体育运动场、虚拟实验室、生命科学馆、中药标本馆、各专业实验实训室等。普通教室、公共教学用房的采光、通风、保温、隔热、散热、遮阳、隔声、吸声、墙裙等设计均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每间普通教室、实验实训室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音响设备、广播音箱等,其中每间普通教室还有讲台、展示园地等设施。

2.校内实训基地

护理专业校内的实训场所包括基础护理实训室、内科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实训室建设能保障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各护理实训室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如下:

序号

实训室名称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名称

数量

1

基础护理实训室

护士站

1套/模拟病区

多功能病床(配全套床上用品及床头柜、床旁椅等)

1张/4生组

无菌技术操作用物

1套/4生组

隔离技术用物

1套/4生组

多功能护理人

1具/4生组

压疮仿真模型(I~IV期)

1套/10生组

口腔护理牙模型

1套/10生组

洗胃模型

1具/5生组

女性导尿模型

1具/5生组

男性导尿模型

1具/5生组

灌肠与肛管排气训练仿真模型

1套/5生组

超声雾化器

1套/5生组

皮内注射模型

1套/4生组

上臂肌肉、皮下注射模型

1套/4生组

臀部肌肉注射模型

1具/4生组

静脉注射手臂模型

1具/4生组

输液泵

3台/20生组

静脉注射泵

3台/20生组

抢救车

2辆/示教室

心肺复苏模拟人

3具/20生组

全自动洗胃机

2台/示教室

电动吸引器

1台/20生组

给氧装置(全套)

1套/20生组

2

内科护理实训室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教师机)

1套/实训室

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系统(学生机)

10套/实训室

人工呼吸机

2台/示教室

心电监护仪

2套/示教室

心电图机

2台/实训室

各种穿刺模拟人及穿刺包

3套/20生组

3

外科护理实训室

多功能创伤护理模拟病人

2具/示教室

局部创伤模型

1具/10生组

换药车

3台/20生组

闭式引流拔管换药模型

3套/20生组

气管切开护理模型

3套/20生组

瘘管造口术护理仿真模型

3具/10生组

胃肠减压器

1个/2生组

4

妇产科护理实训室

女性骨盘模型

1套/5生组

女性骨盘附生殖器官模型

1套/5生组

高级电脑孕妇检查模型

1套/20生

多普勒胎心监护仪

1套/示教室

胎心监护仪

1台/20生组

分娩机制示教模型

2台/示教室

高级会阴切开缝合技能训练模型

1套/10生组

新生儿脐带处理模型

1套/10生组

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

1套/示教室

妇科检查模型

1套/10生组

5

儿科护理实训室

高级婴儿护理模型

1具/4生组

新生儿沐浴设备及用物

1套/4生组

婴儿护理模型

1个/4生组

红外线灯或鹅颈灯

2台/示教室

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模型

1套/4生组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护理专业校外的实训基地包括:梧州市人民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梧州市中医医院、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桂东人民医院、苍梧县人民医院、藤县人民医院、岑溪市人民医院、蒙山县人民医院、贺州市人民医院、贺州市中医医院、贺州广济医院昭平县人民医院、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我校与以上医院长期稳定合作,对确保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完成临床实习有着良好的依托作用。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生均印刷图书30册,电子教学参考书和期刊以及其他教学资源100种以上,专业用书达到1/3。

3.数字资源配备:学生用计算机达15台/100人标准,教师1台/人;完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有数字化校园网,有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全部教室、实训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递进式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临床岗位见习——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执业资格考试”的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任务引领的学习项目情景为教学单元,将护理技能实训与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相联系,使学生能养成相应级别的职业综合力。

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进行人文社科模块及职业基础模块的学习,并利用假期到医疗机构参观和社会实践进行岗位认知见习,以激发学生产生职业感悟,并形成牢固的职业意识;第二学年,学生在校内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完成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技能模块学习,同时到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了解临床各科对护理项目的选择和工作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学年暑假和和第三学年上学期包括寒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教学实习,以掌握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第三学年下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将实践技能融会于护理理论的强化,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

(五)学习评价

考核是学习评价的常用方式之一,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检查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方法。科学、合理的考核对教学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使学生明了学习的差距,自动调节学习方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亦可通过考核了解教学效果,调节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评价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各学期、学年考核内容均以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注重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考核。

理论考核实施教考分离,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根据培养目标、 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建立一套包括试题库、自动命题、阅卷、评分、考试分析、成绩管理等各种规章制度完备的考核管理系统。

综合操作技能考核采用多元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按职业岗位标准采用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并重的考试模式,即结合实训报告书写、每次实训课的随机回示与考试、期末实训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成绩。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形成较完善的护理技能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体系。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对病人的评估、与病人沟通、对病人关心和关注病人安全方面的分值,从技能知识、技能操作、态度、沟通等方面考核学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临床实习前,采用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组织护理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报请实习医院护理部进行考核验收,然后进入临床实习。实习期间,由各个实习科室老师按具体实习大纲要求进行理论与技能考试。

毕业考试应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题型增大临床病例题份量。A1 型题占 20%、A2 型题(临床病例题)占 60%、A3/A4 型题(临床病例题)占 20%。教务科组织对毕业生进行综合理论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

毕业考试科目: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技能操作。

毕业前组织学生参加由卫生部统一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六)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行政人员工作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学期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挂钩,严抓学校各项常规管理,规范学校办学。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缺乏第三方评价,因此,计划2年内建立一套完善的由企业综合评价、校级督导委员会及学生评价组成的全程监控的教学评价保障体系,使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 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并综合学生在校表现、成长记录,明确职业素养达标,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准予毕业。

十、附录

本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护理专业教学标准》,并结合 2018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际编制而成。

本专业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模块组织教学,其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分六学期实施。

一、二、三、四学期各教学模块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实训一体化教学,边讲边学边练等。第五、六学期安排岗位实习、毕业教育和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辅导。